【原题再现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认为:创新本质上意味着“毁灭”,并能创造出新价值。这句话颇有启示意义,请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分析】
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。
材料中,创新意味着“毁灭”,指的是创新能够以创造新事物的方式颠覆旧事物。毁灭,在这里并非简单的破坏与消逝,而是旧有框架的瓦解,传统观念的颠覆,它为创新铺就了道路,让新思想、新技术、新价值得以在废墟之上破土而出,绽放出耀眼的光芒。所以说,对于旧事物而言,创新意味着它们的“毁灭”;而对于新事物来说,它们的新生能够为人们带来新价值。就比如结合历史现实或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,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筑铁路,而恰恰相反,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的否定,对驿路马车来说,就是毁灭性打击。但学会与过去勇敢告别,我们或许更能产生对未来无限可能的积极探索欲。由此可见,材料意在启发我们思考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新与旧的关系。当旧有的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,当既定的规则成为束缚进步的枷锁,毁灭便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。这种毁灭,是对过时观念的扬弃,是对僵化体制的革新,它伴随着痛苦与挑战,却也孕育着新生的希望。正如蝴蝶破茧而出,必须经历一番挣扎与蜕变,才能展翅飞翔于蓝天之下。
展开剩余65%对此,写作时,首先要对于材料中“创新”“毁灭”“新价值”等概念进行阐释,说明这里的“毁灭”是针对旧事物而言,“新价值”则是指新事物而言。然后,可在此基础上适当思考新与旧的关系,说明我们虽然要以古为鉴,但必须要有勇敢告别过去的勇气,与迎接未来的期待。在论述过程中,还可结合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一些现实案例进行说明,比如从蒸汽机的轰鸣到互联网的普及,从量子力学的诞生到人工智能的兴起,每一次科技的飞跃,都是对旧有体系的彻底颠覆,并在其基础上构建起更加高效、智能、便捷的新世界。最后,还要注意结合自身,表达自己对于辞旧迎新的态度。
立意:
1.在毁灭中寻找机遇,在创新中创造未来。
2.放下过往,勇往直前。
3.敢于打破常规,以不懈的努力追求进步。
【考场范文】
破旧立新,生生不息
创新,如同凤凰涅槃,浴火重生,其本质在于“毁灭”旧有,方能孕育新生。这一过程,既是旧秩序的终结,也是新价值的诞生。创新意味着“毁灭”,并能创造出新价值。此言犹如晨钟暮鼓,发人深省:唯有敢于破旧,方能立新;唯有勇于毁灭,方能重生。
破旧,是创新的前提。旧有的观念、制度、技术,往往如同枷锁,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。若不打破这些枷锁,创新便无从谈起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言:“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。”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,旧有的东西若不及时更新,终将被时代所淘汰。正如柯达公司,曾凭借胶卷技术独占鳌头,却因固守旧有模式,未能及时拥抱数码技术的浪潮,最终走向衰败。反观苹果公司,敢于打破传统手机的桎梏,推出智能手机,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。破旧,是创新的第一步,唯有敢于打破旧有的束缚,方能开辟新的天地。
立新,是创新的核心。破旧之后,若不立新,便如同无根之木,无源之水,难以长久。立新,意味着在旧有的废墟上,构建新的价值体系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,打破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,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;马克思的唯物史观,颠覆了唯心主义的历史观,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。这些伟大的创新,无一不是在破旧的基础上,立下了新的里程碑。立新,不仅是对旧有的超越,更是对未来的引领。
创新并非一帆风顺,其过程往往伴随着阵痛与挑战。毁灭旧有,意味着打破既得利益者的舒适区,必然会遭遇阻力与质疑。“那些没有摧毁我的,终将使我更强大。”创新的道路上,唯有经受住毁灭的考验,方能迎来重生的曙光。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崛起,便是最好的例证。传统汽车行业曾对其嗤之以鼻,认为电动汽车不过是天方夜谭。然而,特斯拉凭借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双重突破,不仅颠覆了传统汽车行业,更引领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潮流。唯有在毁灭中寻找生机,方能实现真正的创新。
当今世界,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科技创新日新月异,社会变革风起云涌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关键。中国从“制造大国”向“创新强国”的转变,正是对这一时代要求的积极回应。华为5G技术的突破,北斗导航系统的建成,无不彰显着中国创新的力量。创新,不仅是时代的要求,更是人类的使命。唯有不断创新,方能应对未来的挑战,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创新,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。它要求我们敢于破旧,勇于立新,在毁灭中寻找重生,在挑战中把握机遇。唯有如此,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,方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朽的印记。破旧立新,生生不息,这是创新的真谛,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动力。
发布于:江苏省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