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2025年6月23日至25日的最新进展,伊以冲突的当前状态可总结如下:
1. 停火协议达成但执行存疑
口头停火协议:6月23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布以色列与伊朗达成“全面彻底停火”,协议要求伊朗先行停火12小时,随后以色列停火12小时,24小时后冲突正式结束。
实际冲突未止:尽管协议生效时间为6月24日凌晨,但双方在停火生效前后仍互相袭击。
伊朗:在停火生效前最后一刻向以色列发射14枚导弹,称其为对以方空袭的“回应”。
以色列:以“伊朗违反协议”为由,空袭德黑兰一处雷达设施,后在美国施压下停止进一步行动。
2. 各方表态与矛盾
伊朗:外长阿拉格奇最初否认存在正式停火协议,仅称若以方停止攻击则伊方将跟进。总统佩泽希齐扬24日声明“战争已结束”,但强调保留反击权利。
以色列:军方宣称已“大幅削弱伊朗火力”(摧毁80%防空系统),总理内塔尼亚胡未直接确认停火,仅要求内阁暂不评论。
展开剩余52%美国:特朗普称冲突“在24小时内终结”,但批评以伊双方违反停火,并警告以色列“必须冷静”。美方情报评估指出,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仅使其核计划推迟数月,未达“彻底摧毁”目标。
3. 停火的脆弱性与遗留问题
缺乏互信与监督机制:协议为口头协定,无第三方监督,双方均保留“自卫反击”的模糊空间,易因零星摩擦升级。
核心矛盾未解:以色列要求伊朗永久放弃核计划及导弹开发,而伊朗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。以方明言若伊朗恢复核活动将再度空袭,埋下冲突复发隐患。
国内政治压力:内塔尼亚胡需向国内展示“胜利”(宣称消除核威胁),伊朗则需掩盖军事损失,双方均借停火缓解经济与民众压力。
4. 当前状态评估
名义停火,实际未完全结束:截至6月25日,大规模军事行动已暂停,但零星交火及相互指控仍在持续。冲突进入“冷和平”阶段,双方转入战略对峙与外交博弈。
未来风险:若伊朗重启核设施重建或以色列发动“预防性打击”,冲突可能迅速复燃。国际斡旋(如卡塔尔、美国)效果有限,且美伊、以伊互信几近破裂。
事情远未结束,别急,让子弹飞一会儿!
发布于:河南省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